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_南朝不殆录
笔趣阁 > 南朝不殆录 > 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9章 争龙之翦羽翼

  正月本该是喜气洋洋,然而建康的宫城里,有些人却过得惴惴不安。

  继孔奂改任国子祭酒,离开朝政中枢之后,尚书左仆射袁枢也过世了。

  当初的托孤大臣五去其二,加速了某些人的恐慌。

  剩余的三位辅政大臣,陈顼率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台,声望权势逐日高涨,为朝野认可。

  到仲举、刘师知二人则恒居禁中,影响力逐步变弱。

  消长之势,任何从政的老手都很容易察觉。

  而新年的几条人事任命,让到仲举和刘师知更加疑神疑鬼。

  领军将军吴明彻为丹阳尹。

  安成王府行参军陆瑜,转军师晋安王外兵参军、东宫学士。

  尚书左丞沈泌,迁戎昭将军、轻车衡阳王长史,行府国事,带琅邪、彭城二郡丞。

  安成王府司马樊猛,授壮武将军、庐陵内史。

  晋安王陈伯恭,字肃之,陈蒨第六子。

  衡阳王陈伯信,字孚之,陈蒨第七子。

  庐陵王陈伯仁,字寿之,陈蒨第八子。

  吴明彻早就是陈顼的人,这事瞒不住建康那么多人的眼睛,如今让他统管京畿。

  而且还把亲信安插到几位幼年郡王的身边,掌握府国政事,安成王你想干什么!?

  ……

  不能再坐视不理,任由安成王肆意妄为了。

  针对陈顼的第一次反扑很快来到。

  沈泌出任后,尚书左丞出缺,接替他的是王暹。

  琅琊王氏。

  虽然一个尚书左丞未必能够牵制安成王多少,好歹是往尚书台扎下了一根钉子。

  下一步,到仲举、刘师知与王暹等人谋划,让陈顼搬出尚书台。

  如能夺回台省,己方入驻其中,决策政务就会方便许多,也打击了陈顼的影响力。

  要是进一步让陈顼放弃国事,埋头扬州刺史的州务,那今后就更是高枕无忧了。

  台省如同兵家要地,不可不争。

  但是如何执行,众人犹豫不决,苦无方法。

  东宫通事舍人殷不佞,素以名节自立,又受委东宫,他献了一策:矫诏!

  众人吓了一跳,这等事也是能做得的?

  殷不佞振振有词,如今安成王野心勃勃,在朝中呼风唤雨,专权用事。我等受先帝托付幼主,理当为陛下解忧。

  大义在我方!

  众人还是犹豫,未敢先发,殷不佞慷慨激昂:你们不敢去,我去宣诏总行了吧!

  到仲举、刘师知等人被感动了,这位不但建言,而且亲自为之,真不愧是新帝的忠臣啊。

  殷不佞当即飞马奔往台省,矫敕谓陈顼道:“今四方无事,王可还东府经理州务。”(注1)

  陈顼见陛下有旨,理当遵从。而且他觉得换个地方办公也没有什么,就答应了下来。

  殷不佞前脚刚走,中记室毛喜后脚就来了。

  他进谏道:“我朝有天下日浅,国祸继臻,中外危惧。太后深惟至计,令王入省,共康庶绩。今日之言,必非太后之意。宗社之重,愿王三思,须更闻奏,无使奸人得肆其谋。”

  现在还不能揭穿这道旨意其实是假的,须得搬出太后来挡箭。

  毛喜还举了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:“今出外即受制于人,譬如曹爽,愿作富家翁,其可得邪!”

  一语点醒梦中人,差点落入了对方的谋略。

  毛喜说安成王你还可以听听领军将军吴明彻、太中大夫许亨两位的意见。

  吴明彻道:“嗣君谅闇,万机多阙,外邻强敌,内有大丧。殿下亲实周邵,德冠伊霍,社稷至重,愿留中深计,慎勿致疑。”

  陈顼再问许亨,也劝其不要奉诏。

  陈顼于是下定决心拖延,赖在尚书台不走。

  毛喜让他称病,召来刘师知,留住说话。

  自己则入宫,将此事言于太后。

  太后道:“今伯宗幼弱,政事并委二郎。此非我意。”

  毛喜得了太后意见,再和新帝确认此事。

  新帝也道:“此自师知等所为,朕不知也。”

  直接就把刘师知给卖了。

  太后和至尊既然都这么说,矫诏这种要杀头的罪名,当然不能轻轻放过。

  毛喜回禀陈顼,当即翻脸,拿下了方才还是座上宾,好好说话的刘师知。

  毛喜很快草拟好了问罪的敕书,陈顼求见太后和新帝,陈述刘师知矫诏之罪。

  一边是位高权重的亲叔叔,一边是犯了错被揪住的托孤大臣。

  两位至尊虽想求情,无甚理由,又不敢犯颜力保,只好在问罪诏书上用了玺印。

  陈顼以刘师知付廷尉,投入沈君高任廷尉卿的诏狱。

  区区一个中书舍人。

  其夜,于狱中赐死。

  到仲举改任金紫光禄大夫闲职,王暹伏诛,矫诏的直接犯人殷不佞却只是免官而已。(注2)

  殷不佞名节高尚是真的,但是免死则未必是这个原因。

  他的长兄殷不害,江陵陷落时和陈顼等一起流落长安,颇受礼遇,至今未归。

  ……

  到仲举被废除了职权,尚书台只剩下一個右仆射沈钦,更加无法违逆陈顼。

  到仲举回归私第,心不自安。

  其子到郁,尚陈蒨之妹信义长公主,乃是新帝的姑父。到郁乘小舆,蒙妇人衣,经常到韩子高府上秘谋。

  右卫将军韩子高镇守领军府,在建康诸将中士马最盛。自从陈蒨死后,他觉得继续看守领军府不妥,吴明彻每次看到他的眼神都想要吃人。

  于是主动移兵顿于新安寺,终日里惶惶不安。(注3)

  韩子高几次上表求出为衡州、广州等偏远之地的外镇,都是求而不得。

  他心里更加慌张,与到仲举通谋。

  韩子高军中,陆山才的旧部甚多。

  此事被探知报了上来,陈顼、毛喜、侯胜北商议对策。

  毛喜请增加人马配属韩子高,并赐铁、炭等物,使其修缮器甲。

  陈顼惊问:“韩子高谋反,方欲收执,何为更如是邪?”

  毛喜对曰:“如今边寇尚多,韩子高如有警觉,恐不能授首,或为后患。宜推心安诱,使不自疑,伺间图之,一壮士之力耳。”

  毛喜说到一壮士的时候,朝着侯胜北一笑。

  ……

  刘师知矫诏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,二月某日。(注4)

  平旦,天将亮而未亮。

  建康城中,各处不时传来几声雄鸡报晓。

  台城的文武百官,已经早早准备好上朝了。

  有二人一前一后,匆匆走进了宫城,走过了御街,走进了尚书台。

  尚书台位于城内东南,进了正南宣阳门,朱雀门御街的左侧,与御史台、谒者台并列。

  三台的对面,则是门下省、中书省、秘书省等五省。(注5)

  今日陈顼在尚书台召集文武大臣,议立皇太子一事。

  哪怕是闲职的金紫光禄大夫,碰到这种涉及国本的大事,也必须出席。

  金紫光禄大夫官如其名,一丈七尺的紫色绶带在腰间缠了一圈,仍然长出一截垂至膝下。绶带上系着一颗半个巴掌大小的金印。

  只是此人愁眉苦脸,五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有些驼腰。

  跟在他后面的一人身材秀美,容貌依然美艳如女子,只是眉头紧锁,似有心事。

  目标已现身。

  二人还没走入朝堂,并未觉得气氛有什么不对,左右就各自扑上两个士兵。

  挟制、搭肩、扭臂,一气呵成。

  到仲举来不及反应,被牢牢擒住,不能动弹。

  韩子高武将出身,反应甚快,颇有胆决。

  只见他腰身一摆,两臂一振,两个士兵没有完全控制住,被他挣脱。

  韩子高返身,打算夺门而出。

  尚书台是陈顼的地盘,必须冲出去。

  只要大声呼喊,自己可是右卫将军,宫廷禁卫总不能眼睁睁看着,任由自己被抓走。

  就在冲到门口,一步之外就是生天之际,迎面二人拦在面前。

  啪啪两下,韩子高的左肩被刀鞘重击,右肩挨了一记铁杖,被打得踉跄后退。

  两侧肩骨疼痛欲断,双臂软软垂下。

  士兵上前牢牢抓住,反剪胳膊,这下韩子高再也无力摆脱。

  几下发生在兔起鹘落之间。

  韩子高发髻散乱,抬起头待看清眼前之人,尖叫道:“居然是你!”

  侯胜北低声道:“你当知有今日。”

  韩子高疯狂叫道:“悔不该没有劝说先帝斩草除根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244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h244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